餐厅的工装各有特色,而那些服务员也成为餐厅一道流动的风景线。
餐厅是秀场,服务员就是模特。好工装之所以能让服务员美美地“秀”出来,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它有多贵或多个性,而是跟餐厅的定位、环境、气质融为一体,让人穿上特别自信。服务员变成主角,自如地穿梭在专属的秀场里。
“你会因为穿了件好看的衣服特别开心,员工也一样啊。老板为员工选工装,这是大方向。”西南设计师张小草说。
1、符合餐厅定位
重点考虑:品类需求
卖日料、做韩餐、做中餐、做火锅……品类给工装定了基调。看到特色的服饰就知道这是家什么餐厅,是工装最基本的功能。比如日料店的人穿和服就显得很专业。
这里主要是从需求层面考虑,也就是工装的功能性。
再比如,挂脖围裙几乎是烤肉店的标配,一普遍就显得实用有余但特色不足。炉小哥就把烤肉店围裙和背带裤结合在一起,保留了围裙前兜的实用性,又把背带裤代表的活力和年轻化融入餐厅调性里。如此设计,就是好工装。
迎宾、传菜、服务生……不同的工作职能对工装的需求也不同。这时候要考虑是否需要帽子、围裙、领巾,选裤子还是裙子,布料要求是否耐脏、耐磨、透气、不起球等。
2、匹配餐厅的气质
重点考虑:品牌属性和品牌色调
气质配不配,取决于工装和品牌属性、品牌主色调是否一致。
“工装属于流动的品牌视觉,一定要考虑到店面的整体感受。”羽生品牌管理公司创始人孟一飞说,根据品牌属性可以确定工装的风格——如性冷淡风、新中式风……根据品牌色也就是vi色(标准色),确定工装的主色彩,如果店内已经大量使用了品牌色,这时就要将工装色更改为点缀色。
比如,大蔬无界的工装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出发设计,颜色素雅,和餐厅内部装修风格相吻合,不会有跳跃感。大蔬无界的全名其实是“大蔬无界·美素馆”,而创始人也是希望打造出 “美术馆”的氛围。
根据品牌色确定工装的主色彩,典型的案例就是海底捞。
海底捞以红色为主的工作服,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翻滚着的红汤锅,又代表着海底捞人热情和积极的服务态度。加上黑色的单肩围裙,和企业的LOGO的白色一撇相互呼应,整体效果浑然一体。
3、让员工有归属感
重点考虑:文化传递
员工喜欢穿工装,下班了还要穿出去,这是因为美,还因为企业给了归属感。
员工穿上工装,不仅认可品牌传递的核心诉求(价值观),并且自愿会去传递。孟一飞说,在工装的表现上,就是要把品牌诉求体现在一些细节和元素的应用上。
来自香港的米芝莲,就在普通的黑色POLO衫上印下了代表香港精神的“醒、智、勤、勇、拼”。这些简单的字经过设计成为品牌来源的介绍和文化的象征,使奶茶不仅仅是一杯奶茶,更是一种很香港的生活方式。那么内心认可这种文化的员工穿在身上,一定程度上展现的也是自己的生活态度。
4、紧跟潮流
重点考虑:时尚性
麦当劳和星巴克等大型餐企,会对包括工装和LOGO等企业符号进行不断更新,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。